Photo Credit: 時報出版 金惠珍的作品《關於女兒》討論性別議題和年老議題。
隨後,監察院與司法院於相關調查報告與立法草案中,認為測謊結論不宜當證據使用。考量每一案件性質不同,測謊是否具證據力,應由法官進行個案審查,不宜以法律規範直接排除其適用。
為何不同機構間見解差異甚大,且應如何使用測謊較為妥適?筆者將跳脫法律理論,從科學角度、偵查實務與邏輯思考等面向進行說明。父親到案後,稱女兒可能受前妻指使,挾怨報復所致。文:曾春僑(台灣警察專科學校科技偵查科副教授) 近來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司法科學、鑑定機制與專家證人」議題中,著重於科學辦案的技術與應用,以強化司法發現真實的能力,其中針對測謊過程、品管、證據能力等有許多討論與建議。以蘇建和案來說,國內法醫研究所提出的鑑定結論為多人共同犯案,但此與李昌鈺結論不同。令人感到疑惑的是,目前國內反對測謊成為證據者,尚未有人具有國內/外合格測謊學校結業資格,或具有實際測試經驗,多數僅根據自身認知即擴張解釋測謊結果,導致常出現一份鑑定書,卻各自表述情況。
建議仍視情況使用測謊工具 筆者認為,批評者所提供「測謊準確率不足」的研究文章,須探究研究過程的嚴謹程度──當國內外出現論文是否抄襲或真實性爭議時,通常是委由專業領域學者共同審核,且受審核者必須能提供原始研究數據與資訊作為審查。警方採證之菸蒂,經數年後方由DNA比對資料庫比對得知甲身分,但該案已經過數年,甲無法提供不在場證明。共收錄八位影響深遠的近代韓國作家的八篇短篇小說,各有各的風格、視角、坎坷與悲哀,每一篇皆具閱讀價值與時代意義,某種層面與台灣共同分享了一種相似且貼近的東亞經驗,極其壓抑的日本殖民時期,惡性循環的窮困農民生活,以習慣當今生活景況的我們而言相當震撼,強烈現實感圍繞著人之遭遇,聚焦於人之命運,在生存與慾望之間,在守舊與變革之間,在思想控制與意識型態之間,苟延殘喘地沉默度日,筆觸所及教人痛心,也深刻入骨,他們描寫無法逃出的階級宿命,關注無法擺脫的貧窮原罪,並於無情碾壓的時代巨輪下設法尋找真實而複雜人性底背後生生不息的思想、希望與意志力。
天生的藝術家會為了更上一層樓不惜付出所有代價,但臻至世俗定義中的完美時,才發現完美說穿也不過人造的事物,能突破的只剩自己,精湛化身一個又一個角色,無盡褪去一層又一層自我,終於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被封為「稀世女形」的喜久雄,演出對象不再為了滿場掌聲,歷經無數次抗拒、沉浸、死去、重生,不再擁有原本的形狀,藝術的極致存在於此,存在於戲裡。他們拚命向上生長,長成有肩膀的丹波屋繼承人,以深厚底子為基礎,不斷尋求技藝創新與突破,但「少年得志大不幸」像句詛咒,現實可能強加在一個人身上的磨難他們一項都逃不過。如今她再也沒有什麽可以給你。謝謝這一本書,出現在最需要它的時候。
人類以前常仰望天空,思索著我們在宇宙間的位置,現在卻只能低頭,憂心自己在塵世間的處境。《吹過星星的風》導論:韓國近代文學的形成,與殖民地時期文學面貌 追尋自我的過程跨越了地域與種族,掀起廣大迴響 莎莉・魯尼,《正常人》(時報出版) 迪莉婭・歐文斯,《沼澤女孩》(馬可孛羅)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影集「正常人」(Normal People)改編自同名小說,去(2020)年4月於英國、愛爾蘭、美國首播後引發熱烈討論,台灣則於去年7月3日起上架。
要與舊時記憶或過去的自己和解,敬鬼神而遠之是一條必然的死胡同,因此作者徹底反其道而行,性、死亡、罪犯、怨恨、瘋狂、恐同、家暴集所有陰影於一身,深深籠罩所謂民風純樸的彰化小鎮永靖,漫長圍繞陳家五個女兒兩個兒子與父母之間的恩怨情仇和複雜糾葛。伊薩卡島賜予你奇妙的旅程。明天太遠,變幻莫測,以前總說目光要放遠得遠,因為未來只剩不安與不確定,而能夠讓我們仰望、嚮往、憧憬的安穩天空又在哪裡? 我的答案無疑為電影與文學,甫離開文策院院長一職的胡晴舫曾說,人類讀文學、寫文學就是為了創造一片星空,我們藉由訴說故事、建立溝通、渴望愛與認同,努力保護生命的脆弱,對抗時間的殘酷,渴望照耀自己鍾愛的一切。花井半二郎膝下有個年紀與喜久雄相仿的兒子俊介,兩人便在「要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罪」的習藝之路上培養出緊密如手足的革命情感,同甘共苦,年紀輕輕便一起打響名號。
吉田修一《國寶》小說選摘:他臉上濺了別人的血,好似被火紋身的歌舞伎臉妝 而麥田出版《吹過星星的風:韓國小說大家經典代表作(戰前篇)》同時帶領讀者一窺前所未見的韓國另一面,如此美麗的短篇小說選集,美不在作者們曾經描寫了一個多麼輝煌璀璨的時期,美在他們選擇關注貧窮、悽苦、慘澹、疾病纏身、家徒四壁的苦難年代,從不起眼之處、絕望陰溝裡,以及知識份子角度,展現高度人文關懷,同時綻放屬於文學的不滅光輝。陳思宏《鬼地方》小說選摘:原來,她的身體,喜歡看男人與男人 2020也是以詩作開啟的一年,一本書裡只有一首詩,卻成為一整年的救贖,精緻、輕巧、內斂,金色字樣襯托於暗橘紅色的精裝表層,隱隱閃耀,恍惚看見命運的回應,早已啟航的我們摸不清方向,來時路走得跌宕,做過最多次的行為就是不停質疑自己,而〈伊薩卡島〉有如一盞燈塔,在人生低潮帶著祝福陪伴自己多堅持一點,多往夢想靠近一步。馬奎斯到了歐洲才寫的了哥倫比亞,陳思宏置身德國才寫的了永靖,越是遙遠,越是清晰,越是亟欲逃離,越是不停歸返,鬼就是人們曾經存在彼處的證明,飛越大半個地球拉遠與故鄉的距離,才得以看清原來自己的命運也會有軌跡。以歷史文化為底蘊的日韓作家依舊不容缺席 吉田修一,《國寶》(新經典文化) 崔末順主編,《吹過星星的風》(麥田出版) Photo Credit: 新經典文化 若只能選一本今年最喜愛的書,毫無懸念會是吉田修一的《國寶》,究竟什麼樣通俗的故事可以撐起自身文化底蘊,同時緊抓各類挑剔族群的目光,一氣呵成寫盡戲子驚濤駭浪的一生?如此紅綠交映、閃耀斑斕光澤的小說會親自解惑
若是沒有她,你絕對不會啟航。伊薩卡島賜予你奇妙的旅程。
天生的藝術家會為了更上一層樓不惜付出所有代價,但臻至世俗定義中的完美時,才發現完美說穿也不過人造的事物,能突破的只剩自己,精湛化身一個又一個角色,無盡褪去一層又一層自我,終於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被封為「稀世女形」的喜久雄,演出對象不再為了滿場掌聲,歷經無數次抗拒、沉浸、死去、重生,不再擁有原本的形狀,藝術的極致存在於此,存在於戲裡。若你對於日本獨有的歌舞伎文化相當陌生,此書無疑為一扇絕佳大門,以戲劇化又易入口的情節為主幹,秉持敬畏而憐愛的嚴肅態度,細膩恢宏、剛柔並濟、華麗炫目地描寫一個平凡男孩從懵懵懂懂走到不瘋魔不成活的境地。
陳思宏《鬼地方》小說選摘:原來,她的身體,喜歡看男人與男人 2020也是以詩作開啟的一年,一本書裡只有一首詩,卻成為一整年的救贖,精緻、輕巧、內斂,金色字樣襯托於暗橘紅色的精裝表層,隱隱閃耀,恍惚看見命運的回應,早已啟航的我們摸不清方向,來時路走得跌宕,做過最多次的行為就是不停質疑自己,而〈伊薩卡島〉有如一盞燈塔,在人生低潮帶著祝福陪伴自己多堅持一點,多往夢想靠近一步。藉由探索這片寬闊無垠的宇宙,傾聽不受文化和疆域限制的普世情感,透過文化、記憶與情感的翅膀,努力緊握這份心靈的自由。明天太遠,變幻莫測,以前總說目光要放遠得遠,因為未來只剩不安與不確定,而能夠讓我們仰望、嚮往、憧憬的安穩天空又在哪裡? 我的答案無疑為電影與文學,甫離開文策院院長一職的胡晴舫曾說,人類讀文學、寫文學就是為了創造一片星空,我們藉由訴說故事、建立溝通、渴望愛與認同,努力保護生命的脆弱,對抗時間的殘酷,渴望照耀自己鍾愛的一切。馬奎斯到了歐洲才寫的了哥倫比亞,陳思宏置身德國才寫的了永靖,越是遙遠,越是清晰,越是亟欲逃離,越是不停歸返,鬼就是人們曾經存在彼處的證明,飛越大半個地球拉遠與故鄉的距離,才得以看清原來自己的命運也會有軌跡。謝謝這一本書,出現在最需要它的時候。吉田修一《國寶》小說選摘:他臉上濺了別人的血,好似被火紋身的歌舞伎臉妝 而麥田出版《吹過星星的風:韓國小說大家經典代表作(戰前篇)》同時帶領讀者一窺前所未見的韓國另一面,如此美麗的短篇小說選集,美不在作者們曾經描寫了一個多麼輝煌璀璨的時期,美在他們選擇關注貧窮、悽苦、慘澹、疾病纏身、家徒四壁的苦難年代,從不起眼之處、絕望陰溝裡,以及知識份子角度,展現高度人文關懷,同時綻放屬於文學的不滅光輝。
以下十本值得反覆閱讀的作品,便是今年生降於我們眼前的一片文學星空。出生於黑道家族的喜久雄因上一代的恩怨而必須逃離故鄉,寄人籬下到當時歌舞伎權威演員花井半二郎門下,從此踏入了梨園。
人類以前常仰望天空,思索著我們在宇宙間的位置,現在卻只能低頭,憂心自己在塵世間的處境。共收錄八位影響深遠的近代韓國作家的八篇短篇小說,各有各的風格、視角、坎坷與悲哀,每一篇皆具閱讀價值與時代意義,某種層面與台灣共同分享了一種相似且貼近的東亞經驗,極其壓抑的日本殖民時期,惡性循環的窮困農民生活,以習慣當今生活景況的我們而言相當震撼,強烈現實感圍繞著人之遭遇,聚焦於人之命運,在生存與慾望之間,在守舊與變革之間,在思想控制與意識型態之間,苟延殘喘地沉默度日,筆觸所及教人痛心,也深刻入骨,他們描寫無法逃出的階級宿命,關注無法擺脫的貧窮原罪,並於無情碾壓的時代巨輪下設法尋找真實而複雜人性底背後生生不息的思想、希望與意志力。
花井半二郎膝下有個年紀與喜久雄相仿的兒子俊介,兩人便在「要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罪」的習藝之路上培養出緊密如手足的革命情感,同甘共苦,年紀輕輕便一起打響名號。(We used to look up at the sky and wonder at our place in the stars, now we just look down and worry about our place in the dirt.)——《星際效應》 2020年,世人在面對時局的動盪、地球的失序與人心更巨大的虛無時,該如何找到自身存在的意義以及踏實生活的目標?我想,整個世界的文化產物皆設法回應這個終極問題,任誰都不會有標準答案,但是,我們已經將視野慢慢挪回現在與過去,專注於當下,並從人類過去的軌跡中尋覓希望與力量。
以歷史文化為底蘊的日韓作家依舊不容缺席 吉田修一,《國寶》(新經典文化) 崔末順主編,《吹過星星的風》(麥田出版) Photo Credit: 新經典文化 若只能選一本今年最喜愛的書,毫無懸念會是吉田修一的《國寶》,究竟什麼樣通俗的故事可以撐起自身文化底蘊,同時緊抓各類挑剔族群的目光,一氣呵成寫盡戲子驚濤駭浪的一生?如此紅綠交映、閃耀斑斕光澤的小說會親自解惑。《吹過星星的風》導論:韓國近代文學的形成,與殖民地時期文學面貌 追尋自我的過程跨越了地域與種族,掀起廣大迴響 莎莉・魯尼,《正常人》(時報出版) 迪莉婭・歐文斯,《沼澤女孩》(馬可孛羅)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影集「正常人」(Normal People)改編自同名小說,去(2020)年4月於英國、愛爾蘭、美國首播後引發熱烈討論,台灣則於去年7月3日起上架。他們拚命向上生長,長成有肩膀的丹波屋繼承人,以深厚底子為基礎,不斷尋求技藝創新與突破,但「少年得志大不幸」像句詛咒,現實可能強加在一個人身上的磨難他們一項都逃不過。假使非得為主要劇情覓一個形容詞,容我不負責任又極為粗鄙地以暗黑版《花甲男孩》與《花甲少年轉大人》形容《鬼地方》,像一部黑暗龐大的本土鄉間家族史詩,以文學性極強卻不阻礙閱讀的優雅筆法層層鋪寫,鬼魂般穿梭、附身於書中各個角色身上,人性醜陋、暴戾殘酷、新仇舊恨一圈一圈緊緊捆成壯麗縝密的連篇鬼話。
如今她再也沒有什麽可以給你。要與舊時記憶或過去的自己和解,敬鬼神而遠之是一條必然的死胡同,因此作者徹底反其道而行,性、死亡、罪犯、怨恨、瘋狂、恐同、家暴集所有陰影於一身,深深籠罩所謂民風純樸的彰化小鎮永靖,漫長圍繞陳家五個女兒兩個兒子與父母之間的恩怨情仇和複雜糾葛
至於美國人重商的原因,在於美國是個移民社會,來自世界各國的移民到新世界尋求更好的生活,他們打定的主義就是拓荒與經商,兩者互為表裡,許多移民本身既是拓荒者、農場主、生產者,也是積極發展貿易路線並將商品賣回歐洲的商人。北韓與伊朗都因企圖發展核子武器,又遭國際社會進一步制裁,可以說是互為因果。
關鍵的原因除了美國控制海洋外,全球化也是美國這個新型態帝國統治世界的方式。對於不願意成為盟友的敵人,美國人的第一步也不是立刻兵戎相見,而是利用美國最大的優勢,也就是強大的經濟實力與對全球貿易市場的龐大影響力,用禁運等制裁手段來逼對手就範。
美國雖然成為戰勝國,順理成章地佔領多個國家,但卻沒有留下來直接建立殖民政權的正當性。蒙古帝國的擴張,有很大一部份是伴隨著商業貿易的發展所需。一件商品從原料到加工,最後包裝出售,都可能在不同的國家進行,以最節省成本的方式生產出來。但如果選擇頑抗到底,企圖攻擊蒙古部隊,則保證一定屠城。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美國就是利用這種一手經濟利誘,一手圍堵制裁的方式,來達成其目標。其建立的商業帝國,從石油重工、電腦機械到網路電子商務,幾乎無所不在。
或許因為蒙古人曾在歷史上留下殘暴好戰的惡名,因此很難與「愛好和平」這四個字劃上等號,但蒙古史專家杉山正明教授不止一次在其著作中強調,蒙古人作戰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不要正面接戰。游牧的生活方式發展出精銳的馬上騎兵,古代危險的商業貿易旅程,更讓蒙古人明白以軍事力量維持商道通暢的重要性。
文:王臻明 是說就某種程度上來說,過去建立蒙古帝國的蒙古人與今日稱霸全球海洋的美國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這聽起來或許像是極左派指控美國的陰謀論,不過在美國開始崛起的時期,早已過了侵佔殖民地,以搜刮經濟利益的年代了。